美国电动车渗透率跨越关键5%门槛
来源:cnBeta 对全球19个国家电动汽车渗透率的美国门槛分析显示,电动汽车领域正在发生足以改变社会的电动巨大转变。美国是车渗最新一个通过关键电动汽车渗透率临界点——5%的国家。根据分析,透率这一门槛标志着电动汽车开始大规模普及,关键在这一时期,美国门槛技术偏好会迅速转变。电动 在过去的车渗6个月里,美国、透率欧洲和中国这三个最大的关键全球汽车市场,共同超过了5%的美国门槛临界点。如果美国延续前18个国家的电动类似趋势,到2025年底,车渗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会占到新车销量的透率四分之一,这将比大多数主要预测提前一到两年。关键 为什么5%这一临界点如此重要? 大多数成功的新技术——电力、电视、手机、互联网,甚至LED灯泡,都遵循一个S型的渗透曲线,S曲线的顶端代表了最后一批拒绝放弃旧有设备的人。在早期阶段,销售进展缓慢,但如果它一旦成为主流,销售量就会出奇地加速。 就电动汽车而言,5%似乎是早期用户被主流需求逐渐打动的关键时间点。在此之前,销售往往是缓慢和不可预测的,随后需求出现快速增长。 世界各国在电动汽车方面遵循类似的模式是有道理的。大多数障碍普遍存在的:公共充电器不够,汽车价格昂贵且供应有限,买家对它们不甚了解。一旦为前5%的人铺好了路,大众很快就会跟进。 分析认为,今年下一个接近临界点的主要汽车市场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班牙。 混合动力车的标准更高 一些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更快地采用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种汽车有更小的电池支持汽车发动机引擎。 分析师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包括这些因素在内,全球在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刚刚超过2000万辆;到明年年底,这一数字还将翻一番。 由于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不需要同样水平的基础设施或消费意识,因此早期阶段的渗透不太一致。直到10%的新车配备了插头,这一更广泛的电动车类别才达到了一个稳定的临界点。 美国和中国大多跳过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直接转向全电动汽车,而美国还没有突破混合动力汽车10%的门槛。 拜登政府去年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到2030年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到新车总数的一半。根据临界点分析,它应该能在几年内超越这一目标。 汽车制造商的临界点 销量是否能持续增长还取决于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的增产能力。大众、福特和宝马的目标都是到本世纪末,电动汽车在全球销量中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50%。 事实证明,汽车制造商也有所谓的临界点。工厂必须重新装备,供应链必须重新配置。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整个汽车必须重新设计,并考虑电气化。在欧洲,一旦汽车制造商季度销售的10%转向电动汽车,这个比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会翻三倍。 丰田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其电动汽车销量还没有达到10%的门槛。丰田的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占其1000万辆汽车年销量的35%,这是主要汽车制造商中最“没有野心的”。 全球将向电动汽车趋势过渡 迄今为止,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90%来自美国、中国和欧洲,这意味着占全球汽车年销量约三分之一的国家还没有超越临界点。拉丁美洲、非洲或东南亚的国家都没有实现这一飞跃。若果真如此,全球矿商能否满足电池金属的需求就不确定了。 尽管如此,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两倍。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的净增长全部来自电动汽车,而据媒体预测,这一趋势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今年可能是电动汽车进军市场的高峰期。 如果将这种临界点分析应用到全球,去年全球纯电动汽车的份额首次超过了5%的门槛;如果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10%的临界点将在今年某个时候被突破。如果这种趋势是正确的,需求预计会加速增长。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核酸自采点来了!如何操作?最新通知: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暂停营业
- 项飙:温州模式价值很大,解决了这个问题
- 线下电商不能抛开多元化 更不能抛开主业禀赋
- 前三季度近六成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超100%,止住承保亏损有何妙药
- 央企加持,远洋集团还是亏了10个亿
- 川菜产业报告发布:全国门店数达32万家 打响海外知名度
- 行业风向标:光影“世界杯”,黑电投影景气度或回升
- 兴业证券:维持友邦保险买入评级 目标价81.68港元
- 北证50成份指数今日亮相!样本公司兼具代表性与成长性,市场能见度增强
- 供销社“回归”?
- A股、港股分拆上市潮涌现!逾百家公司“官宣”分拆上市计划
- 和李小龙肖像、经典动作过于相似,真功夫20件商标被裁定无效
- 期货大咖聊大宗:玉米大概率出现触顶回落的趋势性行情
- 湖北银行、汉口银行“打擂” 湖北首家上市银行A股IPO争夺战
- 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1.78万辆 同比增长168.9%
- 一彬科技首发获通过,“兄弟公司”潜在利益冲突遭追问
- 欧阳晔李佳朱军入选IEEE Fellow,新晋名单华人占比1/4!还有一位小米大牛
-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公司研发布局覆盖电池路线上的所有潜力股
- 喜茶要开放加盟!为上市做准备?换一个方式进军低线市场?
- 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成本压力大 每年花费千亿成本采购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