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丨一张膜上市,污水处理龙头,玩工程玩脱了?
来源:星空财富
作者/星空下的碧水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芋圆
(300070),一家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源丨污水处理龙头。
资本市场上,张膜碧水源股价曾一度达到25,上市可现在,污水玩工连5块都不到。处理程玩大跌过程中,碧水不知套牢了多少股民朋友。源丨
来源:同花顺-碧水源自2019年起,张膜碧水源攀上了中交集团。上市如今已变身国资实控,污水玩工但依然没有改变跌跌不休的处理程玩处境。
归根结底,碧水碧水源已经很难再现昔日辉煌。源丨这一切,张膜恐怕在2016年,就种下了种子。
PPP项目收紧,由盛转衰
回看碧水源的业绩,2018年是个转折点。此前几年,蒸蒸日上。此后几年,萎靡不振。
来源:同花顺-碧水源那么2018年发生了什么?
据碧水源介绍,这一年利润骤降只要源于:国家整顿PPP项目风险,宏观融资环境趋严。
所谓PPP项目,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碧水源2018年度业绩预告碧水源主营污水处理,PPP模式下,碧水源与政府合资建立污水处理厂,而后进行利益分成。
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国内另一大水务龙头——北控水务(HK0371),也是主要通过PPP模式进行扩张的。
2018年,国家整顿PPP项目,碧水源自然首当其冲。这也就成了碧水源由盛转衰的导火索。
但是,对比北控水务数据,同样是2018年,北控水务营收、净利润仍然同比增长了16%、20%。
来源:2018年数据这就意味着,2018年,碧水源营收下降16%、净利润砍半的背后,绝不止外部环境改变这么简单。
玩工程,玩脱了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下碧水源的发家史。
不同于北控水务,碧水源进行污水处理,走的是一条新路线——膜法水处理技术。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法水处理技术能量消耗更低、处理效率更高、占地面积更小,不过投资成本也更高。
碧水源主营的,就是各类滤膜产品的研发生产。所以碧水源一度被认定为一家环保科技公司。
按理说,碧水源的产品定位,应该是污水处理厂的上游。但是,碧水源收购了一家建设公司——久安建设,从而也具备了工程承包建设能力。
与政府合作过程中,具体的工程建设,则外包给久安建设。建设所需的膜材料和设备,则向碧水源采购。后期,碧水源还将负责膜材料及设备的更换。
这个商业逻辑,听上去一石三鸟。
2018年以前,碧水源就靠着这个模式,做大做强。尤其是2016-2017年,碧水源营收分别同比增长了177%、155%。
但是,进一步拆分营收来源就会发现,收入暴涨这两年,久安建设已成为收入贡献绝对主力。2015年,久安建设收入只有19亿,2016年猛增至61.58亿,2017年则已近百亿。
这就说明,这两年,碧水源承接的工程项目,急剧增加。
来源:公开数据整理此时的碧水源,与其说是环保科技公司,反而更像是一家工程公司。
当然,按照碧水源的如意算盘,承接项目越多,能够销售的膜材料自然也就越多。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但唯一的问题是,项目骤增,工程建设钱从哪来?
根据联合资信评估报告中介绍,PPP(BOT)模式下,政府与公司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政府占20%-30%,公司占70%-80%。此外,还需对外融资。
来源:联合资信评估报告2015年,碧水源通过借款收到现金24亿。201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8亿,2017年,已近137亿。
而问题是,工程建设周期,通常需要1-2年。而项目建成后,也要通过提供运营服务陆续收回投入,回款周期注定漫长。
那么在此期间,拿什么偿还到期的借款?只能以贷养贷。
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碧水源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从来没有低于过百亿。受此影响,碧水源的财务费用,也从几千万,涨到了几个亿。
来源:同花顺-碧水源显然,急剧扩张的项目规模,已经让碧水源的现金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时,再回过头来看,自2018年起,碧水源便陷入了低迷期,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政策收紧,而是即便想继续扩张,也心有余也力不足了。
说到底,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中交接盘,颓势难掩
2019年,碧水源引入了中交集团二级子公司(与601800同属于中交集团),试图改善融资困境,并且逐渐开始缩减工程类业务,回归膜产品主业。
先不说中交入场之后,碧水源业绩怎样。这家民企在变身国资背景的过程中,曾经的创始团队,倒是收(pao)获(de)颇(ji)丰(shi)。
2019年7月,碧水源原实控人文剑平及多名股东,向中交旗下中国城乡转让了10.7%股份,作价31.9亿。也就是说,彼时估值大约300亿。
而时至今日,碧水源市值已只有172亿。某种程度讲,这是不是也算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
再说回碧水源业绩。
目前来看,碧水源工程类缩减相当明显。2022年上半年,久安建设收入仅剩6个亿。还记得2017年多少吗?近百亿。
只不过,一旦失去了工程项目的支撑,碧水源的膜法水处理,就要直面传统水处理技术的挑战。
从结果来看,2017年,碧水源母公司收入曾高达43亿,而2022年上半年,母公司收入已只有4.3亿。竞争之下,主业明显承压。
而与此同时,碧水源昔日的财务负担依然不减。或许中交入场,能够一定程度提高碧水源的融资能力,但即便能够维持资金周转,也要承担利息费用。
在收入急剧萎缩的情况下,碧水源的财务费用率已经达到了8.76%,净利率只有0.3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碧水源已实际亏损2000万(2022年三季报数据)。
回顾碧水源的发展历程,本是一家生产膜产品的公司,延伸进入了工程领域,又一口吃下了太多工程项目。曾经的辉煌,是建立在工程的基础上,而工程,又是建立在借款的基础上。
如今,碧水源工程收入在下降,膜业务也在萎缩。如果没有新的业务支撑,碧水源如何能走出困境?
- ·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增强 加码外汇套保应对汇兑风险
- ·八大机构策略:沪指重返3400点 A股全面牛市是否开启?
- ·华锋股份董事长林程:建南北两大基地补产能短板,国内外市场齐头并进
- ·生命滙创始人陈力:如果跟公立医院做一样的事情,民营医疗是没有希望也没有竞争力的
- ·云米第三季度营收6.86亿元 同比下滑35%
- ·汇源重整方案获通过,曾经的国民果汁翻身有戏
- ·“亚非创新合作中心”正式授牌!驻华使节走进大兴机场临空区
- ·伊朗和阿根廷已就加入金砖国家提交申请,外交部回应
- ·官方:重点对随意封控等问题开展整治!
- ·厦门银行:获准发行不超60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
- ·猪价一月大涨2.71元/公斤 养殖户进入盈利阶段
- ·郁亮:短期市场已触底,但楼市不会再回到高峰期的规模与增速
- ·杭州:力争到2025年,全市产业平台产值达到3万亿元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选举于华担任协会会长
- ·杨德龙:拥抱真正具有强大内在价值的好公司 规避短期业绩暴增公司陷阱
- ·美国房价下跌潮蔓延,这些最热门的地方跌得最狠!
- ·国家能源局:前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1760亿千瓦时 同比增3.8%
- ·“垃圾食品”标签很难撕,卫龙辣条上市能如愿?
- ·A股再迎境外资金活水!互联互通下首批83只ETF名单来了,7月4日开始交易,“北上口味”或成投资基调
- ·万科郁亮:短期看房地产市场已经触底!房企资金压力仍较大
- ·46城住户存款大数据:14城超万亿,京沪超4万亿,这些北方城市居民更爱存钱
- ·赵立坚回应澳总理不当言论:台湾不是乌克兰,不具有可比性
- ·专访财科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季:超百万户小微企业已从增值税留抵退税中受益
- ·烫手的地租:种粮大户称“十年涨三倍”,探索“地租+分红”模式
- ·什么情况!乌克兰也要从赫尔松撤人
- ·通报中现罕见细节!落马的公安局原局长帮人删帖谋利
- ·居民投资理财行为报告:23%的基民能接受1年以上亏损,对基金经理关注度显著下降
- ·王毅会见欧盟离任驻华代表团团长郁白
- ·测评机构DXOMARK疑似回应雷军不送测言论:始终坚持专业、客观标准
- ·锦浪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29.25亿元 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等
- ·河南通报安阳火灾事故原因:系企业人员违规操作 电焊引发
- ·北约秘书长:拟扩大快反部队规模至30万人以上
- ·英国石油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年全球能源消耗量增5.8% 超疫情前水平
- ·疫情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广东综合排名稳居首位
- ·年内支付领域最大单笔罚单!百联优力被罚近6500万元,牌照还能否顺利续展?
- ·回归25载,香港如何实现李家超提出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