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超三千例,62%产品来自网购
5月25日,去年千例上海市药监局公布《2021年上海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上海上报
“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为在线直报、化妆逐级评价系统,良反涉及国家、应超省、产品市、自网基层单位四级。去年千例报告注册单位包括监测机构、上海上报监测哨点(医疗机构)、化妆化妆品生产经营者等。良反截至于2021年底,应超上海市注册单位共952家,产品区监测中心17家、自网监测哨点(医疗机构)26家、去年千例生产企业213家、经营企业27家、境内责任人557家、注册人备案人111家(注:其中8家同时为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平台1家。
2021年,上海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共3027例,其中一般报告占比99.97%。报告的主要来源为监测哨点(医疗机构)。
报告中,女性2824例,男性203例,分别占报告总数的93.29%和6.71%。年龄分布在0-88岁之间(平均年龄36.34±13.92岁),集中发生在20-50岁年龄段,占总人数的72.75%。
年龄段分布 本文图表均为自上海药监 图报告共涉及3709种化妆品,其中普通化妆品3100种,占83.58%,特殊化妆品606种,占16.34%,牙膏3种,占0.08%。普通化妆品中以护肤类为主;特殊化妆品以防晒类和染发类为主。涉及化妆品种类报告涉及化妆品来源以网购居多。3709种化妆品中,具有产品来源信息的有3357种,占比90.51%。其中网购产品2306种,占比62.17%,其次是商场专柜购买的产品909种,占比24.51%。化妆品来源初步诊断主要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初步诊断仍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为主,共2908例,占总例数的96.07%;其他各类不良反应例数较少。
主要发生部位为面部,主要皮肤症状为红斑。2021年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部位以面部最多,为2815例,占比93.00%,其次为颈部、头皮、外耳廓等。主要皮损形态为红斑、丘疹、水肿和鳞屑。
上海市药监局透露,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任何安全问题时,应该第一时间停用产品,并立即清理掉皮肤上的残留物,避免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就诊,向医生征求意见,建议带上可疑的化妆品及完整包装,以便做皮肤斑贴试验等辅助检查,同时配合医生采集信息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
购买化妆品后请您保留好购物票据、使用的化妆品及外包装。使用假冒伪劣化妆品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如您怀疑购买了假冒伪劣化妆品,请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责任编辑:探索)
- 公募基金卖出压力减轻 债市赎回冲击波或接近尾声
- 河北:一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手雷霆打击涉安全犯罪
- 北京:麦当劳、小吊梨汤等70家企业因防疫不力被通报
- 台湾花莲县附近发生6.1级左右地震
- 邬贺铨院士:工业5G应用技术仍需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考虑直接“上云”
- 60岁中国工人在韩国砂石厂意外身亡 韩国劳动部介入调查
- 乌克兰成欧盟候选国?梅德韦杰夫用“苏联”解体暗讽
- 快讯:养殖板块异动拉升 福成股份等股涨停
- 中国新车质量研究:2022年新车质量表现略有下滑
- 恒生科技指数大跌2.3%,网易跌超10%阿里跌超4%
- 光大期货:新加坡高、低硫市场稍有转向
- 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兴业银行贵阳分行被罚款179万元
- 国资委将通过专业化整合 弥补科创短板
- “史上最牛打工妹”:背靠苹果,挑战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