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扩军!首创证券获批,东莞、信达紧跟,渤海、华宝等多家在排队
炒股就看,上市首创权威,券商专业,扩军及时,证券全面,获批华宝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东莞等多队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见习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
上市券商再添新丁,信达证监会日前公布了《关于核准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紧跟家排批复》,核准首创证券发行不超过2.73亿股新股。渤海同时,上市首创首创证券也成为2022年第一家拿到证监会IPO批文的券商券商。
《华夏时报》记者联系首创证券询问上市后公司规划,扩军工作人员表示,证券公司将以登陆资本市场为契机,获批华宝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支持下证券行业迎来的东莞等多队历史性发展机遇期,坚持推进“以资产管理类业务为核心引领,以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和投资银行类业务为两翼支撑,以投资类业务为平衡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扩大特色业务竞争优势,加快传统业务转型升级,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目前还有多家券商排队等待上市。iFinD发审委审核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年内8家券商IPO进度有所更新,财信证券、华宝证券、开源证券状态均为“已反馈”。信达证券、东莞证券、首创证券“已通过发审会”,但东莞证券、信达证券两家券商目前还在等待批复。渤海证券预先披露更新,进展相对较快。万联证券处于“中止审查”阶段。
此外,东海证券、申港证券、华金证券、国开证券、华龙证券等在“辅导备案登记受理”过程中。
影响券商上市的因素有哪些?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每家情况不一样,有的是因为股东的问题,有的是因为自身业绩的变化。
首创证券获批上市
证监会要求,首创证券此次发行股票应严格按照报送的招股说明书和发行承销方案实施。该批复自核准发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至此股票发行结束前,如发生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证监会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自2020年起,首创证券接受IPO辅导并递交招股书,此次IPO主承销商是。
截至2022年上半年,首创证券资产总计374.4亿元,业内排名58/72。上半年首创证券实现营业收入7.58亿元,同比略有减少;实现净利润2.42亿元,同比下滑13.79%。
其中,资管业务是首创证券的强势业务。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正式跻身“千亿级梯队”,达到1032.3亿元。
“一参一控”遭考问
不过,首创证券的发审过程遭遇了证监会的“灵魂考问”。
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等相关文件规定,证券公司入股股东以及入股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超过2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超过1家。
在9月1日发审会上,发审委对首创证券IPO申请文件提出了41个问题。
其中,是否与证券存在同业竞争等“一参一控”相关问题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具体而言,首创集团是首创证券的控股股东,同时也是第一创业证券的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第一创业12.72%的股份,与关联方首农集团、京国瑞基金合计持有第一创业证券22.7%的股份。而北京市国资委是首创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发审委要求首创证券代表说明,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证券是否同属首创集团或北京市国资委控制的证券公司,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是否符合相关监管要求等问题。
关于“一参一控”问题,首创证券相关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应称,公司控股股东符合“一参一控”的要求规定,后续若有最新动态,请留意官方渠道披露的公告内容。
此外,资管业务逆市增长、佣金率较高是否合理等也是当时证监会关注的重点。
募资将投入信息技术建设
4月7日,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公布的一份处罚决定书显示,2021年5月18日,首创证券发生集中交易系统部分中断,影响交易时间合计约20分钟,按照《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该事件达到较大信息安全事件标准。
经调查发现,首创证券信息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删除相关日志及数据库信息,且未进行备份,导致始终无法确定本次信息安全事件的真实原因,该公司在第一次报告中未如实报告应急处理不当的情况。
而在招股书中关于发行募集资金用途方面,也提到了对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招股书显示,根据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资本金,增加公司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
招股书称,首创证券本次募集资金将增加对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提升后台综合服务能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深刻改变着行业业务开展、风险控制、合规监管等,并催生了智能投顾、智能投研、金融云等新型服务或产品。信息技术对公司业务的日常经营和业务创新起到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在证券公司分类监管中,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公司在信息技术与国内一流证券公司相比,存在专业人才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开展信息技术前瞻性研究,加大金融科技领域投入,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迭代,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责任编辑:娱乐)
- 热门中概股周二收盘走低 尚乘数科跌超24% 爱奇艺跌超9%
- 这位女性的诞辰纪念,为何能吸引华人科学家最强阵容?
- 20CM大长腿!这个板块突然全线爆发!发生了什么?
- 猴痘概念股盘前走高 世卫称猴痘构成“中等风险”
- 2025年规模将达2417亿,这个市场爆了!
- 江苏常州:九龙汽车灯具厂发生火灾致3人死亡 1人失联
- 康方生物大涨12% 将发布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等3款产品研究成果
- 上海地铁准备恢复运行,2号线重点车站将用移动栏杆疏导客流
- 麦格理:维持维他奶国际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17.8港元
- 北京预付费新规来了,6月1日起办卡7天内可全额退款
- 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2.2倍
- 三年“失血”30亿的索通发展要收购锂电公司? 交易预案:得先拿出六个亿
- 民政部: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并扩大试点范围
- 手机厂商打响6·18清库存大战?荣耀CEO赵明:我们没这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