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核电发展前景被持续看好 监管官员称要安全经济必须创新
8月9日消息,国内管官在今天举行的核电好监第29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致辞中表示,发展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前景持续推进、能源安全战略的被持必须深化落实,核能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期。安全“预计在2022-2025年间,经济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大装机规模,创新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国内管官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核电好监到2035年,发展在总发电量中的前景占比将达到10%。” “中国核电的被持必须发展为保障能源供给,改善环境和促进碳达峰、安全碳中和目标都作出了积极有益的经济贡献,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核电在中国仍然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汤搏表示。 本届大会主题为“核能创新助力碳中和未来”,由中国核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JSME)联合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剑锋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利担任大会总主席。 国际核工程大会素有国际核工程领域“奥林匹克”的美誉,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和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于1991年共同发起,是核工程领域内最重要的全球性学术会议。中国核学会2005年起成为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分别于2005年、2010年、2013、2017年在北京、西安、成都和上海召开了第13届、第18届、第21届和第25届国际核工程大会。 核电界实现安全性和经济性双赢必须创新 王寿君在致辞中介绍,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为5578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准核电机组23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为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核电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王寿君表示,目前,中国已拥有“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研发持续推进,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开工建设,钠冷快堆、熔盐堆、聚变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获得新突破。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汤搏谈到,数个全球新一代核电堆型,如AP1000堆型、EPR 堆型、华龙1号堆型和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的首堆在中国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国在运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指标也不断提高,居于国际先进行列。 他也坦言,“像世界上许多核电国家一样,在中国核电也引起一部分社会人士的疑虑,对核电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一方面,作为一种能源供给方式,核电必须能够在经济性上与其他能源供给方式竞争;另外一方面,社会各界期待核电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汤搏认为,“核电如果期望得到社会比较普遍的接受,继续得到发展,走传统的增加安全设施、设备来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的道路恐怕是此路不通,这要求核电界必须具有创新思维,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采用,实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双赢。” 《原子能法》草案有望年内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近年来,国内核法律体系相关立法进程加快。全国人大已于2018年颁布《核安全法》,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中纳入了核损害赔偿责任原则。 “《原子能法》草案有望年内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在内的三级核法律体系,持续提升核能发展与监管法治化水平。 他表示,去年以来,“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海内外首堆相继投入商运,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师范工程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先进核能技术发展迈上新台阶。近年来,中国核能综合利用明显加速,核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核科技服务国计民生能力不断增强。 “去年冬季,位于山东海阳、浙江秦山的两个核能供暖工程相继投产,为解决燃煤供热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进入核能供热时代。”邓戈说。 他还谈的,中国医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品研制生产技术持续提升,核医学设备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核技术辐照灭菌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重要力量,废水处理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社会公众对核科技成果的获益不断增强。 “去年,我们牵头制定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指明了放射性药品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邓戈说。 关于核安全问题,邓戈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核工业安全发展问题,始终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发展理念,将安全作为核工业发展的“生命线”。 他谈到:“一是提高核与辐射安全能力。逐步完善先进辐射防护、辐射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建设,提升核与辐射安全技术审评、安全分析和预警监测等能力。二是推动核安保综合能力提升。持续提高核设施实物保护管理、核材料管制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核设施应对“低慢小”飞行器、网络攻击等新型威胁的能力。三是持续加强核应急能力水平。建成国家核应急指挥中心和专用网络,强化核应急装备技术支撑,强化救援能力、放射性快速应急监测能力。四是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按照“区域+集中”原则,启动一批中低放处置场建设,妥善解决中低放固体废物出路问题。在甘肃北山正式开工建设首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为高放废物安全处置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浪财经 刘丽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FTX投资损失1.5亿美元,红杉资本罕见向投资者致歉
- 鲜活饮品闯关深交所,抱紧蜜雪冰城大腿毛利率仍连续下滑,IPO前突击派现分完三年净利润
- 广东东莞试行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在校生和外籍人员纳入
- 商务部:1至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0037.6亿元,同比增长15.6%
- 荒原投资凌鹏:我的申万记忆
- 马斯克计划担任推特首席执行官
- 大疆官宣11月2日发布新品,Mavic 3 Classic青春版无人机将至
- 英国央行陷入苦思:财政计划仍在迷雾 下一次加息该如何行进?
- 开放还是封闭?中美给出了不同答案
- Mysteel解读:豆粕供应偏紧支撑价格坚挺 近强远弱格局为主
- 亚马逊美股盘前跌超14% 业绩不及预期
- 德国总理朔尔茨将访华?外交部:会适时发布消息
- 半导体股集体下跌 英伟达跌6% 英伟达遭出口限制
- 苹果业绩创新高!库克对手机销量满意 分析人士:苹果未来主要发力这三部分
-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财富管理逐渐成为共识,行业发展的浪潮正在蓄势
- 前三季度福建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 “世界杯经济” 开赛
- 超过70万教师将受益:教育部规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
- 苹果三季报有“惊喜”!果链龙头业绩大超预期
-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消费性贷款同比少增5587亿元……央行最新报告出炉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