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AB面:相似的违法情节,不同的审核结果
来源:凯瀚财经
昨天收到朋友咨询,审审核发来两个IPO案例,法情他们具有一定的节不结果相似性,但审核结果不同,审审核问我怎么看,法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下。节不结果
一、审审核两个案例的法情基本情况
1、A公司
首先看A公司吧。节不结果A公司主要从事应用于电子信息车辆的审审核军车人机环系统内饰的研发、设计、法情生产和销售,节不结果2019-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审审核750万元、法情9,节不结果241万元、10,521.07万元。
除A公司外,实际控制人还控制了另外一家a公司。a公司主要从事高铁内饰的复合材料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经营a公司期间,实际控制人曾于2002年行贿50万元,并于2007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其后,又于2008-2010年期间行贿20万元,并于201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另外,A公司的采购经理以前曾在做采购,因受贿40万元于2017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刑满释放后,他来到A公司担任采购经理,并于2020年5月起担任董事。后发现“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不符合董事任职资格,于2020年12月辞去董事职务,但仍担任采购经理。
2、B公司
再来看B公司。B公司主要从事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9-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69万元、7,268万元、7,259万元。
2005-2019年期间,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副总裁、核心技术人员先后9次行贿,3次与实际控制人的房地产业务相关,6次与B公司自身有关:
上图中,第5、9次行贿,B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曾分别被检察院立案,但后来又被撤案。淮安市人民检察院、淮安市监察委员会已出具书面文件,确认不会再对B公司现任董监高及其工作单位涉嫌的相关行贿行为予以追究。
二、案例分析
A和B两个案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申请在创业板上市,都是在2022年7月上会(即面临的审核环境是一样的);行业都不属于负面清单;规模都还不错;实际控制人都存在行贿情形。
那么,各位能看到这里的,肯定都是专业人士,可以自己做一个判断:大家认为,A和B,谁的情况更严重?
如果你来投票,四种情况:都通过,都不通过,A过B不过,B过A不过,会是哪一种?
我们再来梳理下两个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涉案的具体情况:
(责任编辑:知识)
- 郭树清:防止出现打着慈善捐赠旗号搞商业化经营或其他套利的活动
- 光大期货【铝】:利多情绪主导 铝价震荡偏强
- 俄前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中国巨变“不是天上掉馅饼”
- 无视干预日元再破149关口 向超宽松政策“开刀”的呼声高涨
- 巴菲特重金抄底台积电 华尔街如何看?一文读懂
- 看好资本市场开放红利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
- 晶科能源大尺寸电池转化率26.1%创纪录 李仙德兄弟深耕光伏组件16年赚500亿财富
- 美国“发号施令”,产油国集体反驳
- 宝钢向车企供有明确减碳值产品,钢企减碳之路怎么走?
- 人形机器人:“长大成人”尚需20年?
- 撤回全年业绩指引+CEO离职 科恩盘前暴跌超20%
- 医思健康预期中期整体销售额不少于18亿港元 同比增加不少于17%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投入百亿元,从住房保障、子女救助等四大层面提升基层员工待遇
- 龙头股3天大涨51%!医疗板块火热,“东北药茅”走强,工业母机概念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