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有助破除考研唯名校论
冰启
近日,逆向考研教育部宣布,有助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将于10月5日开始报名。破除这也标志着一年一度的考研考研大幕即将拉开。近年来,唯名考研竞争日趋激烈。校论其中,逆向考研“逆向考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有助选择。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破除学生,在考研时不再局限于报名“双一流”建设高校,考研普通院校也逐渐成为他们的唯名选择。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校论近年来,逆向考研在广外接收的有助推免生中,来自“双一流”的破除高校生源每年占比基本在30%-40%之间。
“逆向考研”是以考研学生本科就读学校与报考学校的身份、等级作为判定依据。从“双非”(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到“双一流”高校,这是“正向考研”,而从“双一流”高校到普通院校,则属于“逆向考研”。在大多考研生追逐名校,把考研作为第二次高考,以获得名校身份的考研大潮中,“逆向考研”就显得有些另类。其实,理性的考研本就不该以追逐学历为首要目标,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升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逆向考研”,会推动破除考研中的唯名校论。
对于“逆向考研”,考研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质疑,“逆向考研”的学生挤占了他们的考研机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就应该继续选择“双一流”高校考研。还有考生认为,之所以选择“逆向考研”,是因为这些学生考不上“双一流”,只有退而求其次。这都是从学校身份、层次角度看待考研,认为提升学校身份、层次的考研,是“追求上进”,而选择一所身份、层次更低的高校读研,则“不思上进”。
在高校存在身份、等级的唯学历、唯名校评价体系中,有这样的论调并不意外,考研热就与此密切相关。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是考研大军的主力。不少人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进一所名校,获得更好的学历身份。有的考研生为了实现进名校的目标,不惜“二战”、“三战”。但是,这却并非理性的考研,以提升学历为主要目标的考研,除刺激考研之外,还会加剧学历内卷。
从高校办学的角度看,一流大学不代表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是一流,同样,一些综合排名不高的大学却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实力卓群。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大学,接受通识教育,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则选择办学实力强的学科、专业,是更为理性的研究规划。
2021年,我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根据2020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我国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数量与质量相统一,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培养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节奏,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而扩大硕士研究生规模,将主要由普通院校进行。也就是说,到非名校的普通院校读研,将会是大部分考研学生的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要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就必须扭转源于精英教育时代的“身份教育”与“学历社会”问题,推进教育观和人才观转向“能力社会”。本科毕业生选择深造读研,要以提升能力作为规划的基线。而“逆向考研”这样的说法,也就不再有市场。
(责任编辑:知识)
- 交通银行向万科集团、美的置业提供授信意向额度超千亿元
- 比亚迪携三款电动车型亮相巴黎车展
- 比亚迪: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91亿元-95亿元 同比增长272.48%-288.85%
- 中手游10月17日斥资38.7万港元回购30万股
- 以色列央行再加息 基准利率创10年来最高纪录
- 前外交大臣接任财相,英国财政政策180度大转向
- 欧盟拟确立TTF天然气价格动态上限最后方案
- 中国人保董事长罗熹:做有温度的人民保险,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人保力量
- 告诉他人个人信息后被冒名网贷,女子诉请豁免还款责任被驳回
- AR七年,谁来打破行业旧地图?
- 南航国际航班将增加至每周86班
- 盘前:道指期货涨1.0% 英国撤销减税计划
- 广州:本地疫情与外地输入疫情交织叠加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中国有6万余名持证机务人员 揭秘飞机“拜拜员”的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