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轨道运输新技术立项!专家:一小时抵达全球各地,中国实现途径多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9月15日在其官微发布消息称,亚轨近日,道运抵达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项目评审结果的输新实现通告》,由火箭院研究发展部牵头申报的技术“亚轨道远程空天运输系统总体设计与控制技术”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正式获得立项支撑。立项航天技术专家15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家中国在以美国Space-X公司“星箭”火箭为代表的全球远程极速运输系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该项目获得立项意义重大,各地是途径我国开展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基础性研究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国实现远程空天运输系统的亚轨技术途径比较多,呈现出“百花齐放、道运抵达多百家争鸣”的输新实现发展态势。
据该项目负责人、技术申报人,立项火箭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介绍,专家中国近年来,远程极速运输成为航天领域研究新热点,美国SpaceX公司投入数十亿经费研制“超重-星舰”运载器,并研究利用其提供1小时全球极速运输服务,计划2028年实现商业运营。而美国空军也投入近2亿美元研究物资全球极速战略投送,德国和意大利等主要航天国家也在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计划在2030年后投入运营。
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15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美国Space-X公司的“星箭”项目最早提出1小时全球极速运输服务的计划,该项目确实有民用的需求,但更需警惕的是其在军事上的运用场景,首先它可以提升美军的快速运输能力,其次,它可以“变身”为美军“1小时远程快速打击”的军用的轰炸机,“这意味着,星箭可能成为美军的一个重要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获得立项的“亚轨道远程空天运输系统总体设计与控制技术”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历史上第一个立项的航天类重点项目。也是航天首次被列入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再次彰显出“为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的发展理念。上述报道也指出,该系统对于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带动科技发展、航天技术革新、人类交通模式的变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主战场和世界科技前沿,支撑我国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具有现实的社会、科技、经济等应用价值。
黄志澄认为,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意义重大,是我国开展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基础性研究的重要一步,将引领未来我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此次立项之后,预计将会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以及试验研究,为这一系统最终步入工程实施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亚轨道远程空天运输系统是综合利用太空高度的超微阻力特征和大气层内升力起飞和滑翔降落的便利,从而来实现远程极速运输,其在全寿命周期内具有跨空天多域、宽速域、航程远、运载能力大、重复使用次数多、可靠性要求高、升力起飞、滑翔着陆等任务特点。而该系统在投入应用后,将具有小时级洲际到达能力,能够催生1小时全球极速运输、大众化太空旅游等。推动未来与交通融合发展和产业变革。
据此前公开报道,2021年7月16日火箭院进行了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首飞试验,2022年8月26日,还进行了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两项试验为我国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跨越式发展。
黄志澄介绍称,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一种,我国的远程空天运输系统实现的途径比较多,其中既有依靠火箭发动机实现的形式,也有依靠火箭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等组合式发动机实现的形式,“应该说我国的远程空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也都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责任编辑:探索)
- 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1日下跌
- 长在热搜上的理想L9
- 医药板块风平浪静 “孤勇者”悄然布局
- 青海大通县公布“8·18”山洪灾害成因、救援安置等情况
- 合并德邦后,京东承诺缴齐员工五险一金
- 商品房预售资金“围栏”收紧
- 欧洲天然气价格创下历史纪录 较往年同期高出10倍
- 野猪困扰城市,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允许捕杀
- *ST紫晶(紫晶存储)股票索赔:涉嫌欺诈发行 投资者索赔须知
- 国家电网:强化川渝等重点地区电力保障
- 创源股份上半年盈利5984万增23倍,投2.3亿建产业园开拓国内市场
- 能源行业刮起“数智风” 数字化转型助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白酒新帅的中期答卷:双雄激战,三巨头竞逐探花
- 北极变暖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4倍:约750座冰川将在30年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