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今年我国出现强烈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数据显示,国家国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气候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底或更久,这将是中心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今年那么“三重”拉尼娜意味着什么?现强性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
“拉尼娜”指的是赤道中东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当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时,烈冷拉尼娜就会现身。国家国出
监测结果显示,气候从2020年8月至今,中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偏低状态,今年尤其在2020年秋冬季、现强性2021年秋冬季以及今年秋冬季,烈冷这三个时间点附近的国家国出海温明显偏低,也就是气候出现3次过程性“低谷”,前后跨越3个冬季,中心因此被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
“‘三重’拉尼娜事件并非其一年一年不断叠加,在第三年集中‘发大招’,因此不代表气候影响会加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累积效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周兵谈到,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将拉尼娜事件与冷冬联系在一起。
然而,当前全球正处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暖与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中和”吗?对此,周兵强调,我国冬季是“冷”还是“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不是唯一因素,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换句话说,虽然拉尼娜年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冷冬。
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强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这意味着出现强烈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但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前冬偏暖,后冬偏冷。2022 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东北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华中南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江南大部发生夏秋冬连旱的可能性大。
“在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气温的波动将越来越大,而拉尼娜事件又增加了极端异常气候事件出现的概率。因此,无论是冷冬还是暖冬,都需要格外关注阶段性的剧烈降温和严寒天气。”周兵说,今年南方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需要防范其对交通出行、电力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时尚)
- 易会满重磅发声,中字头板块大涨!中金研报: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估值中枢有提升空间
- 透视1369份年报 从四大财务指标发掘业绩确定性
- 上交所从严监管规避退市行为 突击创收等“保壳花招”失灵
- 胡麒牧:培育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融合新优势
- 太古股份公司B11月22日耗资约156.96万港元回购17.25万股
- 深石收购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万科创始人王石为发起人之一
- 多城抢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 约翰逊:英国将与德国一起为乌克兰提供更多帮助
- 前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5%
- 欧洲粮油遭抢购 能源危机下多国拉响预警
- 闭店潮之下,剧本杀靠《血染钟楼》续命?
- 欧洲央行据称正在设计一项危机工具 将在债券收益率飙升时使用
- 第一服务拟收购世纪金源服务8%股份,以配发2.64亿股方式进行
- 最大回撤超28%:百亿私募董事长“很内疚” 管理费暂减60%暂发新产品